|
【天然气】可燃冰试采成功的背后的那些事 |
【tianranqi】2018-11-21发表: 可燃冰试采成功的背后的那些事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日前正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展馆内,图片、文字、视频、实物、沙盘……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门口处,巨大的“蓝鲸一号”钻井平台模型格外引人注目。“蓝 可燃冰试采成功的背后的那些事“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日前正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展馆内,图片、文字、视频、实物、沙盘……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门口处,巨大的“蓝鲸一号”钻井平台模型格外引人注目。 “蓝鲸一号”是我国自主制造的,也是目前世界最大、钻探最深的双井架半潜式钻井平台。平台“真身”重达4.3万吨,有37层楼高,适用于全球所有海域。 令“蓝鲸一号”名声大噪的,是我国利用该平台,首次实现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是我国新能源勘探开发领域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中国海洋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时任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指挥部指挥长叶建良。 2014年7月,第八次国际水合物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方代表宣布:中国将在2017年开展可燃冰试采。 为实现这一目标,加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进程,2016年初,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了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指挥部,积极部署2017年实施试采。指挥部指挥长的重任落在了叶建良的肩上。 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是世界性难题。彼时,摆在指挥部面前的,是没有成功经验可循、储层开采难度大、没有专用设备等一系列难题。 组建人才队伍成为当务之急。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是一个庞大体系,涉及诸多领域,需要多个行业的人才。试采团队着手在国内外选聘各方面的专家。“后来组建的队伍,可以说人人有绝活、个个是专家。”叶建良自豪地说,来自地调局的邱海峻长期从事油气勘查与研究,来自勘探所的谢文卫是石膏矿现场抢险专家……每一位,都是“得力干将”。 有了队伍,支撑试采工作的平台又成为一个关键点。 经反复调研,指挥部最终锁定了中集集团的d90平台,也就是此次展出的“蓝鲸一号”。这个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平台,各方面条件都很符合试采作业要求。 但是,难题又来了。按正常市价,“蓝鲸一号”每天的租金为80万美元,而试采项目经费无法承担。 就在试采团队感到遗憾的时候,中集集团却决定以每天20多万美元的价格出租“蓝鲸一号”,目的是用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科学事业。 随后,“蓝鲸一号”正式“上岗”,成为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平台。 难题并未到此结束。南海神狐海域蕴藏的是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具有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等特点。同时,深水区浅部地层松软易垮塌。因此,钻探风险极高、开采难度极大。 关键时刻,试采团队大胆创新,进行储层改造,提高了海底可燃冰储层的渗透性,并取得了突破性效果,为实施试采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3月,试采团队成员陆续登上“蓝鲸一号”,正式准备试采。5月10日,令人紧张又兴奋的一刻终于来临,首次试采开始。14点52分,海面上方燃起一道火焰,且经久不息,试采成功了! 正如本次展览中说的那样,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叶建良说:“可燃冰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可燃冰开发技术与科技创新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 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天然气水合物列为新矿种,成为我国第173个矿种。当时,我国已连续60天不间断地从1266米深海底采出天然气,创造了产气时长的世界纪录,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的历史性跨越。 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滞。“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继续推动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进程。力争在2020年进行第二轮试采,并达到更高的日产量,实现新的突破。”叶建良信心满满。 天然气tianranqi相关"可燃冰试采成功的背后的那些事"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对于天然气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谢谢对天然气tianranqi的支持,对于可燃冰试采成功的背后的那些事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 (【tianranqi】更新:2018/11/21 8:40:54)
|